•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工作动态

以课促研展风采,以研导教明方向

——宣城市教体局举办高中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专项培训活动

作者:市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3-12-22 16:36 信息来源:市教体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进一步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高中教师评价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转变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水平,推进宣城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宣城市高中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专项系列培训活动于2023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举行。来自各市各普通高中语文等九个学科的200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基本实现全员培训。

一、组织有序 活动有效

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自水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尤其关注普通高中双新实施背景下的教师评价素养能力提升,早在2023年初就筹划专项经费来举办培训活动。市教研室具体策划、组织本次培训活动,从培训单位的招标到授课专家的遴选,从培训场地的选择到参训教师的后勤保障,无一不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培训活动从11月30日持续到12月20日,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九科分时错开举行,既有效避免了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又得到学校及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2000多名学科教师踊跃参与,一心一意来学习,聚精会神听报告,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没有不到玩手机的现象,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老师反响之热烈为历年少见。

二、展示有样  报告有用

本次活动聚焦教师评价能力提升,结合新高考内容改革要求,围绕“如何有效提升复习课教学质量”,聘请2名本地或外地优秀教师授课,授课教师有省教坛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者等。无论是外请的授课教师还是本地授课教师在一轮复习展示课中均能完整依据课标、解读课标,创设真实情境,设置问题链条,探究解决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虽为同课,却各具特色,勇于创新,巧思设计,深入剖析,令与会老师印象深刻。水本无华,相荡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构”是核心,是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和发展。“同课异构”尊重了不同教师之间的个体教学差异,更鼓励每位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差异所产生不同的构想,开展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针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已实施新高考省份试题,围绕“如何有效提升教师试题评价和命制能力”,各学科聘请1名全国知名专家开设讲座。学科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有的从高考试题的变迁,指出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并从跨学科、跨国界的视角说明了素养导向的评价趋势,明确了高考“为什么改”的问题,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育评价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有的从命题的视角娓娓展开,谈及学科特征属性,并深刻剖析当下诸多一线高中课堂教学“诟病”,如脱离真实情境,过于注重知识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求“本末倒置”等等,点评分析深入浅出,犀利透彻,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俨然让与会者“头脑风暴”,认真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高度与方向。有的专家报告直面当下高中教学面临的五个问题: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高考,新要求为导向,强调老师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提出单元教学是一种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形式,它有助于知识的综合贯通,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有助于高阶思维学习的实现。

三、前方有路 前景有望

本次培训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从一轮复习展示课中老师们学习借鉴如何抓住课堂中的五个关键问题来落实课标,即学什么、为什么学、凭什么条件学、以什么方式学、学到什么程度。要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让“素养”真正落地。从专家报告中,老师们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明确了实施普通高中双新改革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变知识的记忆唤醒为知识的结构化,变机械训练为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从课堂的改变做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应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带来的变化。市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旻代表市教体局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对专家的精彩展示及报告表示肯定和感谢。并围绕“为什么要举办学科教研活动”和“什么是学科教研”两大主题,与现场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对全体教师的现场表现也给与充分肯定。

前路漫漫亦灿灿。本次研训活动本着“全面提升高中教师评价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转变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水平”为目的,在新一轮教学改革大潮中,教师仍处于教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唯有让教师“教的思维能力”与时俱进,不拘一格,方能让课堂师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